新零售下田:好果子不止是「种」出来的
2021-10-20 17:12:5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文| 木狸 编辑| 妮可,出品| 零售氪星球

每年9到10月,是新疆库尔勒香梨的成熟下果期,巴音郭楞的孔雀河流域一派繁忙,空气中甜香四溢。

“落地即碎,入口化水”,成就了库尔勒香梨在水果界的江湖地位。每年这个时候,全国各地的品牌商、零售商们都要入场抢梨。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,早就对这样的热闹习以为常了。

孔雀河流域的库尔勒香梨产区

不过,繁荣背后,盛振明其实有隐隐的忧虑。几年前的他,甚至感觉“香梨产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”。

在他看来,新疆是水果天堂,但“出了孔雀河两个流域,哪怕就隔一座山,都种不出库尔勒香梨”,一地一味,库尔勒香梨有着极强的地域性。

但,多年来,一方面大面积扩种,竭泽而渔;另一方面,农民对于做“好产品”,既没概念,也没自发的动力和投入能力。库尔勒香梨的产量连年上升,但在品质上,反而是逐渐下降的。

盛振明觉得,这一切都源于种植端,“病”了。

01

“树顶红”:一颗库尔勒香梨的升级之路

“我们生产的果品其实是过剩的,是数量过剩,而不是质量过剩”。

盛振明说,传统观念认为,梨子结得多,就能多卖钱,但次果其实没有商品属性。卖不出去的果子要么被扔在了地里,要么流到市场上,反而伤害了库尔勒香梨的口碑。

而缺乏规范化、标准化生产和品质分级的做法,短视化,没有长远考虑,是造成这种伤害的根源。“所以,化肥越用越多,土地回流的营养供不上,次果率就越来越高”。

怎样阻挡这股下降之势,让库尔勒香梨品质和整个产业持续往上走?

三年前,盒马水果全国基地直采负责人欧宏星来到库尔勒,与盛振明频繁地接触交流,让后者感觉,似乎发现了治“病”的路径。

盛振明回忆,盒马采购很善于“掐尖”,总是要找最好品质的水果。

所以,当欧宏星注意到挂在梨树最顶端、果面带“腮红”的梨子,口感更甜也更细腻后,就马上与当地农民合作社做探索性合作,为盒马开发“树顶红”香梨。

“树顶红”的选品标准是,“单个香梨的重量在120-160克,红度面积不低于30%,糖度在13以上。”

盒马“果子出盒”“树顶红”香梨

除了感官指标,还要有像“可溶性固体物”这样的理化指标,以及安全指标。以目前的种植技术水平,一棵树上仅有不到10%的产量。

整体看,库尔勒香梨的产能达到盒马标准的好果子只占12%,而达到“树顶红”标准的就更稀缺。“树顶红”成为香梨中的“尖货”,比普通香梨价格只高出30%,实现了“优果优价”。

为了达到盒马“树顶红”的选品标准,让品质和指标趋于一致,村民要先将土地流转到农民合作社,依托合作社提供的技术管理与技术劳力调整农业结构,从土壤改造、果树开心、修剪、灌溉、物理防虫、有机施肥、半机械采摘等,对库尔勒香梨的生产执行精细化管理,从而推动整体品质系统性提升。

基于盒马对消费大数据和趋势的理解判断,欧宏星认为,消费者能接受“树顶红”高出的价格,因为,消费升级趋势在生鲜行业表现得很明显,消费者希望得到更高“质价比”的产品,所谓“好东西不愁卖”。

而消费者对“树顶红”的反馈,则验证了盒马的这种判断:第一年在盒马上架,30吨迅速售罄;第二年,100吨也很快“卖光光”;今年,盒马决定向合作社采收800吨,正式打造盒马水果自有品牌“菓子出盒”的第一个单品,面向更多消费者。

“要让农户看到,卖‘树顶红’能赚钱,才能带动他们持续投入,回归产业,提升整体收益。”欧宏星说。

农民尝到了甜头,自然更愿意种好果。“现在,我们只需安心种植,争取让一棵树上的‘树顶红’从10个里面选1个,提升到10个里面能挑出7、8个,既能提升消费者对库尔勒香梨的品牌认可度,也让农户赚到更多钱”, 盛振明说,“而且,到时价格也不会这么高了”。

“现在是土地流转,以后,可能尝试流转+托管的模式,按照盒马标准进行更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,提供性价比最好、竞争力最强的产品。只有价值链上去了,产业的未来才有希望”, 盛振明觉得,多年来的担忧,正被这些努力的一步步探索渐渐冲淡。

今年8月,盒马在库尔勒设立了“驻新疆采购办”,这是盒马首个产地办公室,采购寻源小组全年驻扎。以后,更多小众、不为人知的新疆特色农产品会被带到全国各地。

02

新零售下田:盒马标准

“盒马会努力去补齐市场上未被尊重、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”,欧宏星说。

在他看来,盒马所有的产品开发,首先要基于理解趋势,也就是对理解消费者,这是盒马自有品牌开发的起点,也是盒马做品质水果的原点。

这种对消费需求和场景的深度扫描,让盒马发力更多像“树顶红”这样的农业源头产品创新,推动“盒马标准”在不同的基地落地开花。

比如,每年的7-11月,是国内草莓鲜果供市的空档期。但今年10月,在成都盒马超市,红颜草莓已上架一段时间,香味浓郁,口感鲜甜,大个头的可卖到7元/个,价格不低,却日日售罄。

这款盒马自有品牌“高山鲜”来自丁真的故乡——雪域高原理塘,利用高海拔气候在高山种植才得以提前上市。也就是说,并非反季生产,而是发现和瞄准了品类“时间差”,盒马联动合作伙伴大胆“错季”生产。

理塘“高山鲜”草莓基地

“高山鲜”草莓填补了9-11月的市场空档,但这种“超越市场的创新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理塘被称为“天空之城”,海拔4014米,早晚温差大,土壤无污染,这些“先天优势”符合盒马对基地的要求。但正因为高海拔,在“折腾”3年、连续试种了7个品种后,通过存活率、尺寸、甜度、口味等标准测试,才最终确定红颜这个品种大面积种植。

草莓本来就是物流敏感水果,盒马的产销标准更为严格。理塘距离成都平原654公里,盒马改造了冷链物流,实现“高山鲜”草莓从采摘到货架不超过24小时。这意味着,即便在高原上,也可以在草莓“九成熟”时采摘,呈现在消费者手里的成果,全身几乎没有“白屁股”,口感更佳。

“高山鲜”草莓九成熟时才采摘

提早2个月就吃上草莓,这样的努力无疑会让吃货们吃定了盒马。今年9月底,在尝到了“高山鲜”草莓后,盒马总裁侯毅说,“尊重自然规律,利用气候差,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,这也是一种商品力的创新。”

目前“高山鲜”草莓每天只有100多斤的产量,目前还只是供应成都市场。“盒马正在与基地计划扩种,希望未来将上市时间提前到8月”,理塘盒马村基地负责人杨帆说。到明年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的盒马超市也将会陆续上架。

一头连接基地,一头连接用户,根据盒马平台一手的数据反馈,按需求倒推种植端管理,推动产业链价值重构。“树顶红”香梨、“高山鲜”草莓是盒马深入农业种植端,通过订单和定植反向定制“结”果的典型案例。

2019年,理塘盒马村成立以来,每年通过订单农业方式向盒马定向供应高山蔬菜。当地已经建立起产地仓以及标准化加工中心,标准化种植的农产品可以在90秒内完成清洗、分选、分级、包装,将以前蔬菜运输的腐损率从30%降低至5%,从而让农民实现增收。

更重要的是,利用订单农业,盒马提前下单,基地来单种植,农销全链路打通,让基地安心种植高品质的果蔬,最大限度降低损耗。

好果子不止是“种”出来的,“以前是你种什么卖什么,但现在不一样了,消费者愿意为好水果买单,而好水果跟人一样,需要好好打理、好好投入”,欧宏星说。

03

占据制高点

水果是生鲜电商的入门级产品,但难度系数高的水果品类绝对是“硬骨头”。

从一个个水果单品入手,死磕像“树顶红”、“高山鲜”草莓这类标杆产品,显示出盒马正在由易向难。从“树上熟”层面的供应链改造,到通过深度介入更上端的种植端,带动产业升级,进而结出全新的“好果子”,满足消费者的新要求。

2018年,盒马正式涉足果品基地合作,目前,基地直采水果在水果类目占比超过40%。欧宏星认为,零售端深入基地合作是未来果品销售的趋势,推动整个源头端基地产业发展,同时,也为盒马储备优质商品。

在高端水果上的发力,不过是盒马“向商品要流量,向供应链要效率”,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一个剖面。

在盒马水果的开发中,“死磕”的劲头随处可见。今年初夏,盒马水果采购专家就和运营们,就“杨梅的成品,到底是否允许有虫”这一问题争论不休。

要知道,杨梅不仅娇嫩,还容易生虫。在国内目前种植条件下,果体带虫不可控。但盒马的采购和运营部门层层互诘,推导出“一定不可控吗?未必!”。

如果,从上游改造供应商的种植工艺,果体采收后,严格控制果体温度,有可能会得到一个不带虫的杨梅品种。这种探索,不仅让消费者体验更好,还会成为盒马杨梅的差异化所在。

几年前,盒马总裁侯毅就说过,中国零售业不缺消费需求,不缺渠道创新,缺的是商品力,独特、优质的商品是盒马的立身之本,而“新消费时代,所有的商品都值得重做一遍”。

这些年可以看到,盒马一方面不断扩大产品品类宽度,另一方面,在整个供应链垂直整合,建立盒马自身的自有品牌心智,形成难以轻易突破的生鲜壁垒。

2020年,盒马已推出超过20000款新品,其中6000多款为盒马自有品牌商品,新品开发周期在6个月左右,迭代速度比行业快3~4倍。

今年,盒马联合罗兰贝格发布了《2021“鲜美生活”新趋势——中国食品行业白皮书》,反映出现阶段消费者所具有的五个新潮流:消费更讲究、生活更健康、理念更绿色、体验更新奇、烹饪更便捷。

在不断与新趋势“对齐”的过程中,新零售下田,正在推动再造行业新生态。

如果“盒马模式”跑通,农业生产关系、农产品供给和流通效率得以一步步有效重构,这种探索,对同行也会有积极的带动作用。或许整个产业,包括种植端、零售端和消费者们,都会因此站上全新制高点,建立更长远和更具效益的商业,拥有更鲜美的生活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